• 网站首页
  • 肝病专题
  • 白发治疗
  • 肝病原因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» 肝病专题 » 肝病推荐用药 » 熊去氧胆酸在临床治疗的应用
    熊去氧胆酸在临床治疗的应用
    • 作者:未知 更新时间:2010-11-25 10:44:47 来源:肝病网 【字号: 】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

   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亲水*胆汁酸,其化学结构为3α,7β-二羟基、5胆烷酸,最早是从中国黑熊胆汁中分离出来,约占正常人胆汁酸池的3,是鹅去氧胆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的78羟基差向异构体。很早以前,我国中医就已将其应用于各种肝病的治疗。日本及欧洲学者最早提出熊去氧胆酸能够治疗胆固醇结石。1985年Leuschner等用其治疗胆结石时发现熊去氧胆酸可同时降低血清转氨酶,此后,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,熊去氧胆酸对一些肝病确有疗效。本文就熊去氧胆酸在胆汁淤积*肝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概述。

    熊去氧胆酸的药理学
    口服熊去氧胆酸后,在空肠主要以非离子扩散吸收,而后在回肠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。熊去氧胆酸在肝脏中与甘氨酸、牛磺酸等结合后,分泌人胆管分支及小肠中。连续口服药理剂量的熊去氧胆酸(每日13-15mg/kg)后,可成为肝内及体循环内主要的胆酸,占总胆汁酸的比例可达40%-45%。

    熊去氧胆酸的作用机制
    最初的研究表明,熊去氧胆酸具有改变胆汁酸池组成、保护肝细胞膜、调节免疫、抗氧化、增加胆汁中碳酸氢盐等作用。最近的研究发现,应用于胆汁淤积*肝病中,熊去氧胆酸作为细胞内信号转导因子,有促进受损肝细胞胆汁分泌功能,抑制肝细胞凋亡和细胞保护等作用。

    促进胆汁分泌
    胆汁淤积*肝病中,其肝胆管分泌功能受损,胆汁酸及其他潜在毒*的胆汁成分在肝细胞贮留,引起肝细胞的损伤、凋亡、甚至坏死。熊去氧胆酸刺激胆汁及其他有机化合物分泌的主要机制包括:通过影响钙离子、蛋白激酶C和有丝**原激活蛋白激酶等依赖的级联反应,增强肝细胞的分泌能力;熊去氧胆酸通过胆小管膜上的转运蛋白的表达合成,或通过磷酸化直接激活转运蛋白,提高肝细胞的分泌胆汁功能;另外,熊去氧胆酸还能抑制胆汁酸在肠道重吸收,降低肝内及血液中毒*胆汁酸的浓度。

    抑制细胞调亡
    内源*疏水*胆汁酸,如甘氨鹅脱氧和甘氨脱氧胆酸,在肝细胞淤积,活化Fas受体,继而激活半胱天冬酶-8(caspase-8)和促调亡蛋白Bid,使Bax蛋白移位至线粒体,导致线粒体酶通透*改变(MMPT),释放细胞色素C,进一步引起肝细胞凋亡,这可引起肝细胞炎症*改变及肝纤维化。研究发现,熊去氧胆酸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,其主要机制为阻止凋亡蛋白Bax的移位;减轻线粒体肿胀;以及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。另外,熊去氧胆酸还可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和促**原活化蛋白激酶(MAPK)而诱导生存信号,从而抑制凋亡_5。

    细胞保护,减少疏水*胆汁酸毒*
    在胆汁淤积*肝病中,疏水*胆汁酸如鹅去氧胆酸、去氧胆酸、石胆酸在肝内积聚,作用在肝细胞膜上,使其极*增加,干扰膜的脂质组成,使膜的通透*增加,诱导肝细胞破坏。熊去氧胆酸作为亲水*胆汁酸,通过与细胞膜非极*结构结合,降低膜的极*,稳定细胞膜:。熊去氧胆酸分子亦可直接竞争*取代细胞膜中的毒*胆汁酸。应用治疗剂量熊去氧胆酸(每日13-15mg/kg)后,熊去氧胆酸可改变胆汁酸池中亲水*/疏水*胆汁酸比例,成为血清和胆汁中主要胆汁酸,减少毒*胆汁酸对肝细胞的毒*。

    熊去氧胆酸在慢*胆汁淤积*肝病中的应用
    原发*胆汁*肝硬化(PBC)
    原发*胆汁*肝硬化是一种慢*肝内胆汁淤积*疾病,以线粒体抗体阳*、IgM增高和肝内小叶间胆管炎症*损伤为特征。本病多累及中年女*(超过90%),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乏力、皮肤搔痒、黄疸及骨质疏松等,病情常进展缓慢,最终发展成肝硬化。目前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的主要药物。

    原发*硬化*胆管炎
    原发*硬化*胆管炎(PSC)是一种进展*的胆汁淤积*肝病,其特征是肝内、肝外大胆管因纤维化炎症逐渐狭窄,引起胆汁淤积、肝纤维化、肝硬化,主要影响男*,常伴有炎症*肠病。

    早期的临床研究发现,应用熊去氧胆酸可明显改善PSC患者的生化及组织学改变。而以后的一些大规模临床对照试验表明,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。一项为期8年的前瞻*研究发现,熊去氧胆酸治疗联合内镜下胆管扩张术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。熊去氧胆酸治疗PSC的最佳剂量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。另外,有研究表明,熊去氧胆酸可降低伴有炎症*肠病患者肠道恶变的概率,预防癌变。Tung等随访59例病例的肠镜发现,熊去氧胆酸治疗后可明显降低异型增生的发生率。在另一项前瞻*研究中,Pardi等将52例伴发炎症*肠病的PSC患者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及安慰剂组,结果发现,治疗组肠异型增生及肠癌的发生率相对较低。

  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
  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(ICP)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,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,以全身瘙痒、肝功能异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为特征,主要危及胎儿,病因尚不清楚,可能与雌激素、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。Kondrackiene等进行了一项前瞻*、随机对照试验,在84例ICP患者中比较了熊去氧胆酸(每日8-10mg/kg)与消胆氨(每日8g/kg)的疗效安全*。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可更有效缓解瘙痒,其降低血清ALT及AST数值分别为78.5%及73.8%,而消胆氨组仅为21.4。在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未见母、婴不良反应发生。最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,将68例I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,治疗组每天3次服用熊去氧胆酸300mg,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、维生素C及肌苷静脉滴注,一周后与对照组相比,治疗组瘙痒评分、ALT、TBA明显下降,其早产、胎儿窒息、羊水粪染发生明显减少。因此,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是有效安全的,可作为其一线治疗药物。

    肝脏的移植物抗宿主病
    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是骨髓移植的常见并发症,主要与移植物中富含肝细胞及淋巴细胞有关,该病可破坏肝脏小胆管,导致胆汁淤积。一项临床研究中,12例骨髓移植术后出现GVHD肝病患者,服用熊去氧胆酸(每日10-15mg/kg)6周,其肝生化指标明显好转,未发生不良反应。而停药6周后,所有病例的肝功能明显恶化。另外,在骨髓移植患者中,应用熊去氧胆酸能预防肝静脉闭塞症发生。一项随机、双盲、安慰剂对照试验中,安慰剂病例中发生肝静脉闭塞症达40%,而治疗组仅为15%。

    囊*纤维化
    囊*纤维化(CF)是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的全身*遗传*疾病。主要病变为各外分泌腺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,黏液腺增生,分泌液黏稠,主要见于肺、胰、肠道及肝脏。常见的肝脏并发症有脂肪变*、纤维化、肝硬化等。一项随机、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发现,CF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(每日15mg/kg)治疗1年,能减轻临床症状,改善生化指标(AKP、GGT等)及营养状况盟。另一项为期2年的前瞻*研究表明,熊去氧胆酸能使CF患者肝脏组织学得以改善。有资料表明,大剂量UIX2A(每日20mg/kg)能够更有效的治疗CF。现认为,促进胆汁分泌是熊去氧胆酸治疗CF相关肝病的主要机制。

    目前,熊去氧胆酸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胆汁淤积*肝病,大量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能改善肝功能,尤其对于PBC患者有明确疗效,能够延长生存期,改善预后。但熊去氧胆酸用于治疗PSC、ICP、CF、GVHD等相关肝病中,其对疾病的病程及生存率的积极作用尚未明确,有待进一步评价。


    本文来自 http://www.goodood.cn/
    本文来自药品信息网 http://www.goodood.cn/
    【免责声明:本站所发表的文章,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,内容仅供参阅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如有不符合事实,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,请及时告知,本站立即删除。谢谢监督。】
  •   
  • 图片资讯